1. IP地址与子网掩码
1.1 IP地址的格式
IPv4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,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。
1.2 IP地址的种类
32位的IP地址被分为两部分:网络号和主机号。
IPv4中定义了 ABCDE 5类IP地址。
A类:1.x.y.z ~ 126.x.y.z (127.x.y.z作为本机循环测试地址)其中x,y,z的各个二进制位不能为全0和全1。如 10.255.255.255不是正确的IP地址。
特点:第一个位域的8位2进制数用来标识网络号,且第一个位域的最高位为0.
B类:128.0.y.z ~ 191.255.y.z
特点:第1、2个位域的16位2进制数用来标识网络号,且第一个位域的最高两位为10.一共可以有2^14=16384个网络,2^16-2=65534台主机。
C类:192.0.0.z ~ 223.255.255.z
特点:第1、2、3个位域的24位2进制数用来标识网络号。且第一个位域的最高3位为110.
D类:224~239,不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,用于多播
E类:240~247,保留实验用
其他:248~254,保留不用
1.3 IP地址的分配注意事项
(1) 网络号不能为127,127被保留作为本机循环测试用。
(2) 主机号不能为全0或全为255,全0主机号代表本网络,全1主机号代表本网络的广播。
(3) 0.0.0.0通常表示未知的源主机。当主机采用DHCP动态获取IP地址而无法获得合法的IP地址时,会用0.0.0.0来表示源主机IP地址未知。
1.4 子网和子网掩码 :处于同一子网中的各主机网络号相同,可以直接互相通信。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可以减少广播域的规模,减少广播对网络的不利影响。
子网掩码用来与IP地址的各位按位与,用来分辨网络号和主机号。
A类: 255.0.0.0
B类:255.255.0.0
C类:255.255.255.0
1.5 非标准子网划分: 借用主机号的一部分充当网络号。
1.6 专用地址空间
A类: 10.0.0.0 ~ 10.255.255.255
B类: 172.16.0.0 ~ 172.31.255.255.255
169.254.0.0 ~ 169.254.255.255
C类: 192.168.0.0 ~ 192.168.255.255
1.7 VLSM和CIDR
VLSM:可变长子网掩码,是一种多级子网划分技术。
CIDR:无类域间路由,解决IP地址空间耗尽问题。可用来做IP地址汇总(超网)
利用CIDR进行网络汇总的基本条件:待汇总地址的网络号具有相同的高位,网络地址数必须为2^n。
2. IPv6
2.1 IPv6编址
IP地址由128位二进制数组成,用冒号将其分割为8个位域,每个位域包含4个4位的16进制数。
2.2 IPv6地址类型
3种地址:单播、多播、任意播
2.3 IPv4到IPv6的过渡
双栈技术、隧道技术、网络地址转换技术